—— 2024禾豐股份“降本增效”創新創效大賽決賽選手訪談
在時光的流轉與季節的更迭中,一年一度的禾豐股份創新創效大賽再次如約而至。過去的兩年里,我們共同見證了許多富有創意與探索精神的項目在禾豐創新的沃野破土而出,它們不僅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海,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更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禾豐大地上播撒下了無數夢想的種子。
今年的禾豐股份創新創效大賽,更是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參賽項目的數量達到了歷屆之最,初步統計已逼近百項大關。這一數字的背后,是越來越多禾豐人對創新的執著追求與無限熱愛,他們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共同投入到這場智慧與靈感的盛宴中,攜手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描繪出一幅幅壯麗的藍圖。
經過激烈的預答辯角逐,5個組別中的佼佼者已經脫穎而出,30個創新項目成功晉級決賽。這些項目不僅涵蓋了飼料營養技術、養殖技術、生產&設備及管理優化、市場拓展等多個領域,更在實用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等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風采。它們不僅是禾豐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更是企業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此,小禾采訪了部分決賽參賽選手,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創新項目的背后故事,感受那份對創新的執著與熱愛,共同見證禾豐股份在創新道路上的每一步堅實步伐。
2024年禾豐股份創新創效大賽是您參加過的第幾次大賽?可以分享一下你從報名到進入決賽,有哪些感想感受嗎?
王大千:
第一次參賽。各公司都有很多新穎的創新項目,創新點都很獨特,讓我感覺到競爭壓力很大。
聶煉:
是參加過的第三次大賽。幾年創新大賽過來,感覺賽事越來越正規完善,參賽的隊伍也越來越多,感受到集團對于創新的重視,以及全體禾豐人對于創新的激情。
謝振光:
是我參加過的第三屆大賽,有以下幾點感受:
1.感受到了禾豐人勇于創新的精神,氣氛非常濃烈,大家的項目都很好,都是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并且能在工作中降本增效,很務實。
2.非常感謝集團搭建創新創效大賽的平臺,能讓我的創新項目被更多人知道和使用,也能在答辯中學習到其他人的創新創效項目應用于我的工作。
3.評委們很專業,能在我和同事們的報告中給予指點和幫助。
王丹:
我是第二次參加創新大賽。
很榮幸這次進入了決賽,在答辯現場感受到其他項目的充分準備,以及平時工作的付出與用心思考。
第一次參賽后,2024年初我便仔細梳理我們的工作,選定了兩個項目,針對每個項目擬定思路整理成文件形式,與兩家公司的技術經理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溝通,做好日常工作安排。
蔣廣志: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創新創效大賽。在報名時充滿期待,決心在比賽中證明團隊成果,這也是我的參賽動力;在得知進入決賽時,為努力得到認可而激動自豪,我也深知決賽競爭會更加激烈,對手也更加強勁,決賽的要求和標準也會更高,需要進一步認真準備,互學互比,迎接挑戰!
張井濤:
第一次參賽,我認為創新大賽還是比較務實的,能從基層收集歸納各區成熟增效的方案,然后共享、復制。
王笛:
第一次參賽,能夠將本部門的創新在創新大賽上展示,我們感覺很有成就感,也是對努力和付出的一種認可,會激勵大家持續以創新思維開展工作。
彭瑞智:
第二次參賽。剛報名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的,畢竟今年的參賽隊伍挺多,競爭激烈,但是答辯完后,心里就有底了,而且這是我們團隊和區域努力的成果,今年大家都在這上面發力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是實至名歸。
孫磊:
第一次參加該大賽,報名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期望,就是把平時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了工作中,進入決賽是非常驚喜的。
孫揚永:
1.第二次參加創新大賽,從報名到進入決賽,感覺到責任感與使命感,我的表現不僅關乎個人榮譽,還擔負著團隊的期望。
2.反思過去后備母豬利用方面的得失,到現在后備母豬培養體系的逐漸成熟。
李濤:
第二次參賽。首先感謝集團創造平臺,讓更多的創新項目被看到、推廣;其次內心無比激動,可以把山東區的損耗管理項目推廣,為集團做貢獻;最后充滿期待,很有信心進入集團前三甲!
您認為創新對團隊或公司的發展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
王大千:
配合度更高,部門之間互鎖更好。
欒宏剛:
創新,可以讓我們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保持組織的競爭力。
聶煉:
第一,通過不斷更新研發換代,我們在育肥羊上做到了行業引領,競爭對手不斷模仿跟隨;第二,提高了部門成員的自信心,在市場上更加游刃有余;第三,提升銷量,羊料產品不斷拔高銷量,在行業低迷的背景下仍然做到逆勢增長。
王丹:
項目是指導日常工作的一把尺子,達到了真正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同時也激發了員工的工作動力與積極性。
蔣廣志:
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生產成績,降低生產成本;二是優秀的成績促進了業務的良性循環,提升了區域競爭力,促進了業務增長;三是增強服務部與養戶彼此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進而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柳維剛:
提高學習氛圍,部分問題和工作能挖掘得更深入細致。
張井濤:
創新激發了團隊前進的動力,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增效的技能,通過抄作業來快速提效降本。
彭瑞智:
我覺得創新從飼料企業來說多種多樣,品控的創新、生產的創新、配方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等等,不同的創新能帶來不同的積極作用,配方和營銷模式的創新可以增強我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品控和生產的創新往往能降本增效。
在日常工作中,您是如何將創新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的?
王大千:
在工作中挖掘瓶頸,用創新精神來解決瓶頸困難點,降本增效。
欒宏剛:
1.制定創新獎勵機制、管理辦法,鼓勵大家提創新方案。
2.定期評比,落實應用,給予獎勵。
徐作鵬:
只有深入一線,了解一線存在問題,同時具備一定的專業水準,才能想到解決方案。否則即便是深入一線,也很難發現問題,也想不到解決方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不深入一線也不能有創新靈感,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這是長期積累的經驗+專業知識的爆發,不是短時間就能獲得的。
聶煉:
多看,多想,多琢磨,創新可以運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謝振光:
1.深入一線,結合生產,找到痛點和要解決的難題;
2.對標學習,向行業先進學習,向兄弟公司學習,跨行業尋找答案;
3.多思考,將先進理念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4.做實驗,先實驗,有效果再普及;
5.追蹤結果,不斷改善,對設備的使用追蹤結果,持續改善。
孫磊:
多思考公司的需求,根據需求開展工作。
朱宏雨:
在生產工作中要不怕困難,不怕產生問題,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
蔣廣志:
1.保持好奇心,對工作中的各種現象、問題和新技術保持好奇,積極探索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改進空間;
2.優化工作方法,關注行業內外的優秀實踐案例,將其中的有益元素引入到自身工作中,并與現有的方法、流程進行融合和優化,創造出更高效、更有價值的工作方式;
3.鼓勵團隊協作與交流,組織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各種新奇的想法和觀點,允許失敗和試錯。同時設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對有價值的創新想法和成果給予表彰和獎勵。
柳維剛:
時刻以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為核心目標,多思考多想辦法,創新自然就常在;多分析兄弟公司的成熟案例,結合實際情況嘗試應用。
張井濤:
認真摸索和落實每項工作,對每項工作都能及時反思、糾偏。找出不同方案的特點,通過不斷的改進、總結來提升操作方法。
王笛:
1.針對工作中的瓶頸或者難點進行分析,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
2.成立創新小組,專項攻關。
3.公司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集思廣益。
孫揚永:
在日常工作中鼓勵創新,豬場當中小的創新可以優化操作環節,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于小的創新行為給予即時獎勵,鼓勵創新。
李濤:
1.秉承誠信、責任、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創新、高效、自律的經營文化指引;
2.山東區總成本領先的策略,對成本穿透的要求;
3.行業內各公司現場管理的差異,對標分析,差距改進,倒逼創新;
4.宣導創新,鼓勵創新,評比機制,激活團隊;
5.創新案例的經驗分享,鼓勵和引導有創新意識的年輕人走向臺前。
您認為公司或團隊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才能讓您的創新之路走得更遠?
王大千:
多參加外部學習,不僅限于自己行業的學習交流。
欒宏剛:
1.公司及領導均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重視;
2.通過建立制度,旨在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包容探索的文化氛圍;
3.創新不必追求過于宏大或高端的形式,任何能夠實際提升工作效率、實現成本節約與效益增長的想法,都值得被積極鼓勵與支持。
徐作鵬:
建議集團計劃逐步增強對研發領域的投資力度。我們深知,研發創新是一個長期過程,其成果往往不會立竿見影,因此,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失敗,避免對研發過程中的挫折進行不必要的干涉。很多時候,正是通過多次嘗試與失敗,我們才能積累寶貴的經驗,最終迎來成功的曙光。眾多成功的案例,正是在失敗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
在推進研發工作時,我們應立足現實,緊密圍繞解決實際問題展開。為此,集團擬采取分層級的研發策略:一級研發致力于探索并預見未來3至5年的技術需求,二級研發則專注于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而三級研發則快速響應那些緊迫且直接的需求。這樣的布局旨在避免臨時應急、治標不治本的局面,確保我們能夠在技術研發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不斷縮小與前沿技術的差距,始終保持競爭力。
聶煉:
第一,希望公司提供機會建立肉羊試驗基地,進行大規模肉羊研發驗證;第二,團隊成員共同創新,思維碰撞,幾年來大量的試驗被設計和驗證,積累數據頗豐;第三,銷售團隊認可產品,并大力在市場上推廣,讓產品落地生根。
王丹:
做年度計劃與量化指標,對年度計劃達成的重點工作內容與相關人員績效考核關聯,與激勵政策掛鉤。以此提高工作計劃的有效性,提高落地效果,增加員工的積極性。
蔣廣志:
鼓勵項目管理方式,集團公司給予明確的目標與方向,為創新項目設定清晰、明確、可衡量的目標和預期成果,讓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點,確保創新活動與公司的戰略目標相一致,避免創新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在創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團隊或個人給予物質獎勵,如獎金、獎品等,以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創新活動,提高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柳維剛:
多進行頭腦風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能成立一個創新小組,分公司可以經常提交一些想法思路,由創新小組幫忙評估分析和提供一定的幫助,創新工作可能會事半功倍。
王笛:
1.對有效的創新加大獎勵額度,并有制度支持。
2.組織外部交流和參加相關展會,汲取外部知識。
彭瑞智:
支持和配合。新推出的事物或者方法需要時間去驗證和接受,所以也需要團隊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新產品的推出,需要業務的支持以及效果的及時收集與反饋,現在有些互聯網購物平臺為什么能成功,就是他們推出了小單快返的模式,先小范圍推出,及時跟蹤反饋,快速優化更新再投入使用,最后產品的競爭力和客戶反饋都很好,這就需要他們多個部門從設計到生產到客服的全面密切配合。
李濤:
1.生產設備的專業培訓;
2.創新創效獎勵機制完善;
3.創新文化氛圍的打造;
4.創新標桿的復制。
預測一下,您是否能在決賽中獲得前三甲?參加完本次大賽后,您對未來的創新工作有什么新的計劃或展望?
欒宏剛:
1.我能進前三甲。
2.我所負責的項目還有很多點能深挖,做細致,帶來更多的效益。要持續的改善工作方法。
徐作鵬:
我們從不預測,但內心是希望獲得最高獎項的,得與不得我們不太在意。我們時刻在完成著研發計劃,希望集團支持我們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以完成更多研發計劃。
聶煉:
會獲得前三甲,如果沒獲得原因可能是講述的效果不好,而不是項目價值達不到。繼續升級產品,在一些細節控制點上努力,通過添加劑調控達到更加完善的效果。
孫磊:
不一定,但是感謝公司肯定了我的創新成果,后續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持續改進,為華東區的豬群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朱宏雨:
能,明年的創新工作已經有了項目,目前在籌備與論證階段。
王丹:
我認為我們的項目可以獲得前三甲,我們年初就做了工作部署與安排,實際工作應用達到了真正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時此項目在印尼當地具有領先性與創新性,引領印尼國家畜牧行業發展。
新的一年,我們會像2024年初一樣,梳理工作立項,我也相信海外的技術經理已經和我一樣對此項安排已經產生了新的認識,提高了工作的動力與積極性,會達到更好的團隊作戰效果。
蔣廣志:
我認為我們創新項目可以在決賽中獲得前三甲。
對于未來創新工作,在創新方式上我計劃多嘗試跨領域借鑒,積極探尋其他行業可利用技術,通過跨領域借鑒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激發更多的創新靈感,創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市場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在具體的創新領域上計劃在水料飼喂方面構建一套更加經濟高效的方式。
柳維剛:
重在參與,國際部的項目對于國內兄弟公司來說可能推廣性不是很好,但是對我們自己來說效果明顯。成本和優勢都是一點一滴挖掘出來的,多想多思考多尋找新原料,多關注咨詢最新工藝設備動向,一切工作的目的永遠都是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本增效提高利潤。
彭瑞智:
我有信心能進前三。我覺得今年中大豬料的成功推廣對以后類似的產品活動有更多的借鑒意義,尤其是現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更需要技術和銷售的密切配合來順應市場的不斷變化,保持我們的產品競爭力。
李濤:
能。首先把自己創新項目做復制推廣,繼續精進;其次繼續推動設備創新生產管理,以技工學院為載體,提升生產核心崗位的匹配度;最后持續打造創新文化,完善區域內評選機制,激發創新,力爭山東區每年至少一個創新創效項目進入決賽。